在银川市西夏区西花园路街道沁园社区,爱聊天、爱走街串巷的段宪斐被称呼为“蒲公英”老段。但段宪斐更喜欢大家叫他“铁齿铜牙”老段头,从事刑侦工作的段宪斐退休后“爱管闲事”“好管不平事”,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初心。
段宪斐,1962年参军,1969年退役后在兰州铁路局银川公安处工作,任刑警队队长,至2005年退休。退休后发挥余热,担任西花园路街道沁园社区老兵调解团团长。
2000年,西花园路街道沁园社区正式成立,辖区总面积0.3平方公里,现有住户3375户,常住人口6669人,管辖5个居民小区,全部都属于老旧小区。由于建设年代久远,相关配套设施老化,房屋陈旧,年轻人买房新迁,剩下旧房难舍的孤寡老人非常多,儿女多为铁路职工,长年在外,忙于工作生活,无暇照顾老人。不仅老年人居多,租户也多,居民间的矛盾多。
生活琐碎,磕绊难免,调解邻里纠纷成了社区一项重要而棘手的工作,如何有效调动资源,参与社区基层治理,是沁园社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。在对部分退役军人走访后,沁园社区决定组织成立由公安、检察院、法院退休人员及退役军人志愿者组成的老兵调解团,通过讲法理、通情理、疏心情、触共情,及时化解邻里纠纷,以维护民众切身利益和保障民众合法权益为立足点,把解决居民合理诉求放到突出位置,认真解决好民众最关心、最直接、最现实的利益问题。
欣地苑小区9号楼一直以来因为不知来源的噪声,一对住上下楼的邻居矛盾不断,楼下的称楼上噪声不断,不仅让人心情烦躁,甚至影响到了孩子的学习,楼上的则否认是噪声的制造者。了解到这一情况后,老兵调解团先是到楼下住户家中查看,并将周围单元邻居及楼上住户挨个进行了排查,确定噪声的来源。老兵调解团随后对这次因噪声引起的邻里矛盾进行调解,当天,街道综治工作人员、派出所民警、老兵调解团以及当事人双方齐聚一堂。段宪斐从情理与法理角度,给双方当事人分析了利害关系,劝说双方各退一步,换位思考。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调解,双方最终达成共识。
不久前,辖区李先生家的孩子不小心将王先生孩子的脚砸伤,双方家长因医疗费未达成一致意见,争吵不断。银川市公安局西夏区分局西花园路派出所民警联合老兵调解团、社区书记共同开展调解劝和工作。调解中,大家听取双方当事人诉求,找准问题症结所在,认真分析、耐心沟通、宣讲法律法规。最终,双方当事人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,达成和解协议。
老兵调解团构成人员不仅是党员、也是退役军人、更是居民业主,团队不仅是调解团更是宣讲团、文明团、帮帮团。“以事实为根据、有法律为准绳。”段宪斐说,就像入团誓言中所说的,要及时化解邻里纠纷,坚持排查矛盾抓早、常态化,实现早预防、早稳控、早化解。老兵调解团设有专门办公基站和会谈场所,使前来咨询居民的隐私能得到充分尊重,放下心理包袱,畅所欲言,始终围绕问题的核心提出关键性的建议和方案。还采取了轮班制工作模式,一周坐班三天,每天坐班两个小时,让居民一旦有矛盾找“老兵调解团”成为日常习惯。
段宪斐还积极主动参与社区建设,逢年过节会帮助社区写春联,将“福”送到每一位居民的家中。同时,多次到社区讲党课,带领其他党员同志忆党史、感党恩,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。 了解到很多老人想见战友、见同龄人的心愿,及时向社区党委反映,沁园社区党委立即组织了“风华正茂忆党史、光辉岁月话初心”圆梦微心愿活动,让老党员、抗美援朝老英雄、百岁老人进行“三老会面”,共同回忆属于他们的精彩岁月。
“我虽年事已高,但依然精神饱满。”段宪斐说,将始终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,实事求是,脚踏实地,一步一个脚印,不论工作还是生活,用勤劳朴实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书写好自己的一生。也会不断提高本领,练就一口好的“铁齿铜牙”,去啃碎嚼烂调解中难啃的“硬骨头”,为保障辖区居民和谐平安而做出贡献。(通讯员 余杰)